清衣江

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回国纪游---乘高铁到上海去旅游--(12

) 清早,太阳还未完全跃出地平线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凉意。但随着太阳的上升,空气增加着灼热,气温便逐渐升高了。四月间异常晴朗,暖和的天气是非常适合外出旅游的。按照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日程,今天是乘游轮游黄浦江,乘观光巴士游览浦东新区的日子,今天也恰好是最适宜于去实行这两项旅游的一天。 九时顷我们从下榻的旅店出发走到附近的那家“老盛昌汤包店“去用早餐。进到店里后,观望了一阵,我只得买了一碗面,又买了一碗蒸鱼的“浇头”------原来上海人吃面,无论是鱼是鸡,鸭或牛肉都是不放在面里的,另外用一只小碗盛着,称之为“浇头” 当堂倌把面条端上来后。把浇头直接浇到面条上就可以吃了。说实在的,这味道还真不错。 等待着这几位同仁在“老盛昌汤包店“里用完了早餐后,我才召集大家聚在一起商酌如何去外滩码头乘观光船游黄浦江的事。一位同仁主张坐出租车去,叫我们别去坐地铁。 随后大家便依照他的建议乘上一辆出租车去外滩,不一会儿我们乘坐的这辆出租车就到达了外滩,付了车资后便下车步上了街沿,穿过陈毅广场,再顺着一道石梯坎拾级而上,登上了外滩观光步行道。 站在那里远望,一片昏茫的江水现在眼前。江水受着早晨太阳光的照射,微微带着黄色。实在的,黄浦江是已经够大了。浩浩荡荡,混混茫茫。水是淡黄的平铺着,呈出深厚的流动。 所谓的外滩观景大道是指沿着黄浦江堤岸的一条步行道是一条宽敞完整新建的步行道,但它并非是由推土填埋黄浦江造地而建成的,我很诧异。问明原故,才知道对安放在黄浦江边水中主墩钢管桩的打设固定起了作用的。 一根根粗大的钢管桩通过运输船运至黄浦江岸边的江水中,再由打桩船将其竖起,通过柴油锤整根打入河床中。再使用全装配桥梁式的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铺盖其上面而形成宽敞的外滩观光步行道。实际上整个外滩观光步行道都是凌空搭建或空悬在黄浦江上的。 因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边外滩真可谓是寸土寸金可供开发土地资源稀缺而海内外慕名前来外滩旅游的游人日益增多与原外滩黄浦江边的观光步行道较狭窄,难以接纳如此众多的游人的情况下向黄浦江延伸铺设加宽外滩观光步行道是势在必行了; 黄浦江作为一种城市资源优势,因流经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可供开发土地资源稀缺和供需矛盾 加剧的双重趋势下而尤显稀贵。事实上也不可能用推土填埋黄浦江造地的方式来解决扩建观光步行道的问题。----上述的信息是一位当时正在观光步行道上执勤的‘文明督导员’提供给我的。 时间尚早,一位同仁引着我们在外滩的陈毅广场上闲逛了一会儿,只见那里竖立着一尊陈毅全身铜像,面对着游人如织的观光步行道,不知道这是哪一位著名的雕刻家的杰作,把陈毅元帅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 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期间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实干的卓越风姿及其优良品德,很充分地形象化了。 因此在上海市民的审美眼中已经把这尊陈毅铜像连同它坐落的这个广场一道定性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坐标意义的旅游风景点了。 随后我们沿着外滩观光步行道往离十六铺码头不远处的黄浦江游船售票处走去购买船票,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有一道石梯坎的地方,并由此拾阶而下走到一处临街的人行道上。 游船售票处就设在这段人行道对面的观光步行道下方搭建的一间小屋里。它外面有一小型的绿化地带。临街的人行道上设有一些长椅以备游人的休息。 我走到售票处的窗口,那好像就跟卖火车票和电影票及戏剧票的售票窗口是一样的,见窗口上面贴一标记写着:“黄浦江游船售票处”。这就是绝好的标识了。窗旁还贴有价目表。还特别注明:游船航行时间为每天:11:00-13:00(每1小时一班);13:00-21:30(每半小时一班)。如果来迟了错过一班,不必因此担心而作罢,可乘坐下一班船。 我告诉售票女士:------“我要买X张上午11点开的游船票” -------“每张票价199元。”我听到她的报价后,大吃一惊, 我说:-----“每张票价不是82元吗?“ 她说:------”82元票价的不是属于我们这个档次的浦江游。“ 一时也无法搞清楚究竟这两种票价游法有何不同之处,竟然还分不同档次的浦江游?我带着很大的疑惑性,买下这几张船票。买好船票后即往外滩十六铺码头走去。 这十六铺码头一时辨别到很容易,在位于外滩 中山东二路531号路段附近的外滩观光步行道的中央竖立一个规模甚为宏大修长的标示牌上面书写着硕大的五个大字”十六铺码头。“这样按字索引便很快就找到了十六铺码头。外滩十六铺码头是我们此次游览黄浦江的登船码头。是一座用一艘船坞替代的浮动码头。 十六铺码头在游客登船处也建立起了防恐怖袭击的安检系统。以策安全,每位游客登船前均需经过X光机的检查后才能登船。 乘游船观光的人真多,我乐得上船后就直接登楼梯上到船顶层去找得左侧船舷边一个空位站住了。四月的天气实在太暖和了,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艳阳高照,和暖春风飘飘忽忽地吹过游船顶层甲板。 很快游船从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出发,顺江而下,首先看到的便是摩天大楼云集的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再经过气势恢宏的杨浦大桥和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外白渡桥之后,就见到古典庄重、集多种建筑风格的万国建筑群了。最后回到码头,全程1小时左右。 黄浦江很宽,怕足足有400米左右。黄浦江两岸显得很整齐,江面上时有大型货轮,驳船及客轮从我们乘坐的游船旁边驶过,航运显得十分繁忙,黄浦江两岸映带着上海新与旧,近代与现代建筑物风格,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缤纷多姿,尽显江岸美景。 放眼远眺,建筑是凝固的美,江水是流动的美;两岸喧闹是繁华的美,江中宁静是淡雅的美。上海的黄浦江,处处都能享受到美的存在。我感觉到给人一种时空感反差特别强烈的视觉效果。有一种颇令人玩味的感觉。 …我们乘坐的那艘黄浦江游船建造得甚为开阔,游船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在两边宽大的玻璃窗下边各设有相对的座位,但第二层固定在窗下的每两排座位之间置有一张长方形桌子。第二层船舱的前部还设有一张服务台。凡乘坐第二层船舱座位的每位游客一律须得另外再加收五十元,但每位游客则免费获赠一瓶饮料和一小袋快餐食品享用,对着浦江两岸的风光,喝着免费的饮料和吃着免费的小食品,诚然也是一件称心乐事。 顶层为露天,为了更好地观看风景,我也随众多的游客争着登上了顶层。伫立在左侧船舷边,在左侧船舷边前方,远远可以望见浦东新区沿江修建的高楼。站在右侧的船舷边上四望,好像浦东新区三面均被江水湾环,只有浦东新区东面那一带的区域几乎与水面齐平。 顶层露天甲板还是比较宽广的。游船的驾驶舱是设在顶层最前面的,驾驶舱内能坐四个人,靠着驾驶舱的前壁置有一个驾驶台,上面安置着各种仪器仪表及方向盘。驾驶舱的门是打开的。从驾驶舱门望进去,能望见坐在正中的一名轮机司机正在驾驶着方向盘,另外还有三个人坐在里面闲聊而已。 从十六铺码头起航往北,浦西举世知名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浦东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陆家嘴金融中心,逐渐映入眼帘。 一位长相帅气,身材高眺的男性向导员,面无表情呆滞地站在顶层甲板中央,最不辛苦的就是他,不仅无需时时向自己所接待的游客指点并说明浦江两岸旖旎的自然风光,也无需使用普通话向游客们介绍每一处值得留意的地方。 在他应该当仁不让地向游客们介绍世界闻名的外滩万国建筑物的时候。然而他却把对游客作向导说明的这项应尽的义务似乎已经完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站在顶层甲板的左侧船舷边手拿着一台索尼照相机,有时也拿着一支手机对着浦江两岸两岸风景拍照,杂在游客群里的七八个外国人似乎没有一个人想照相的。 一位国内游客想照一位可爱德国金发小女孩的相,他似乎想追求一种十分完美的摄像效果,一直在捉摸不定调试着镜头,花费很长时间都不肯按下快门,而那金发小女孩就像一只走失了羊群的小羊一样,要她规规矩矩站立在那里等你照相,却不很容易。 站在那位小女孩旁边看上去像是她母亲的一位年轻的外国女士帮了他的忙。她走来向那小女孩小声地说:-----XXX,你要放大方一点,要好生听妈妈的话,不要调皮,让那位叔叔给你拍照。那小女孩默默地站在那里,没有作声。她似乎已约略知道了一些妈妈别有一番用心的吩咐她的话语中的含意了。 但这位女士究竟对那小女孩说了些什麽话?因她们之间是用德语交流的,这就不为我们所知晓了。但我描写的那小女孩的母亲对她讲的上述谈话内容仅仅是我所猜想出来的。 这女士很着急地为那拍照男子解了困倒是一件不争的事实。但那男子拍摄完了这张这女孩的相后却很淡漠地转身手扶在船舷边观景去了,这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假如是我给这位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照完相之后,我一定会向这位小女孩和她母亲表示感谢的。 即便是我与她们是萍水相逢互不相识的佰生人也罢,但就是如此我也要向她们表示我的谢意,这样做也并不等于是去做一件明日黄花无用之事。 两岸喧闹是繁华的美,江中宁静是淡雅的美。上海的黄浦江,处处都能享受到美的存在。乘黄浦江游览船,把你带回那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年代,重温最淳朴的旧上海风情。 游船驶过江面时船尾所卷起的浪花四处飞溅,飞扬起来之后又跌落下去。站在顶层甲板的两侧船舷边上望出去,可以望见浦江的全景。 一阵阵疾风吹过来,风力很大,有时刮得我都有些在甲板上站立不稳了。突然一阵狂风大作一下就把我的衬衣吹开了。我很有些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观念,深怕被船上的大风吹落下水去,连把头伸向船舷边外也都不敢,小心翼翼地把前胸脯紧紧靠着船舷璧上,然后举起照相机来拍照。 游船感觉很舒适,感受着船上吹着的和煦的江风,听着音乐,很有感觉,值得推荐。一路既有繁华都市的风情,又有最淳朴的旧上海风情,虽然大上海的夜景美是名不虚传,很值得一游!我倒是想乘船去夜游黄浦江,但你把游船公司有什麽办法呢?这黄浦江夜游船票好像不大好买。 ------我在这儿要说几句正经话了,我们中国人广寻旅游方便的程度,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想之外的。乘船游黄浦江也宁愿要乘夜游船去观尝美妙的浦江夜景,咱国人的超然追求物外的精神,真正是超之乎其所不超了。 比如说这停靠在这十六铺码头的游船,既然是夜游观光船受到国人如此的青睐,为何不多增开一些班次的夜游船呢? 游船约行驶一小时左右,先顺水下行到达了一处水道分叉的地方,即调转船头,逆流而上朝原登船的十六铺码头驶去。就这样我们乘观光船在黄浦江上游一小时的愉快的经历便成为了一段永远值得我回味的过去。理永远由3

2012年5月2日星期三

【小行星紧紧吸附着围绕在死亡恒星周围的尘埃】

【小行星紧紧吸附着围绕在死亡恒星周围的尘埃】
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将它的红外探测器对准观察围绕在几颗死亡恒星周围的被撕碎的小行星的尘埃残留物。这幅艺术家的想象图描绘了这样一颗死亡恒星,或是“白矮星”被一颗土崩瓦解的小行星碎片围绕的情景。这些天文观测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围绕在一些恒星周围的这些岩石行星是由什么构成的。 小行星是行星物质的残留下的碎裂物。当行星形成于岩石物体之间的碰撞时, 小行星早在恒星发展历史的初期阶段就形成了。当类似我们的太阳的一颗恒星死亡时,它就变成一颗称之为白矮星的萎缩的星体残骸,它附近的小行星互相挤撞。如果这些小行星中的一颗太接近这颗白矮星,这颗白矮星的引力就会将这颗小行星撕碎,留下一片尘埃云。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探测器可以观测到这些尘埃云和它们的各种组成成分。到目前为止,该天文望远镜已确定污染8颗白矮星的位于这些尘埃云中的硅酸盐物质。因为硅酸盐是我们地球地壳中常见的矿物质,观测结果表明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围绕系外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可能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编译自”Asteroid 'Bites the Dust' Around Dead Star”by an unknown author Image credit: NASA/JPL-Caltech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回国故乡游散记(1)---四川崇州古镇街子行

回国故乡游散记(1)---四川崇州古镇街子行

回国省亲度春节,过完春节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川西坝子绵延了快半个多月的阴沉的天气,今天算是稍稍晴朗一些了.我数次返乡回家过年都曾想往去崇州街子古镇一游,这一晴朗天气的诱惑,虽然人的惰性有些使人懒得前往的意思,结果是我强烈的欲望把它们压下去了.灿烂的阳光显示出初春的活力,似乎在对人说:去吧去观赏那古镇周围纯是一片壮观的油菜花海的景色.我本来就喜欢川西坝子乡间的春天,尤其是喜欢那一望无边无际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观赏油菜花海在这时使我的身心解除尽重重的思想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春天的壮丽的景色.

街子古镇位于成都的西边,离成都有一百多公里远.【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五代后蜀设永康县,这里是县治所在地,那该是它的最繁荣时期了。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么响当当,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也算是为小镇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镇上尚有二人的故居遗址。

街子的得名源于元末明初的兵伐扰攘,至万历四十二年,这里已是百业凋敝,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摘自网络】

一大早我便乘车到了成都金沙汽车站.车站很大,站内广场停放很多中巴客车,一般是车等旅客上车,车内的乘客并不多.我便搭乘经成灌高速公路去崇州街子古镇的一辆中巴客车.登车后等了仅不足一刻钟的光景,客车缓缓地驶出金沙车站,沿成温立交桥驶去.车行约一个钟头的光景便驶离了成灌高速公路,驶上了一道简易公路.这是一条铺了柏油的公路,车窗外呈现的尽是一派田园风光,田野上散布着村落,农舍的建筑均相当现代化,有的被竹丛所围甚为稠密.

公路两侧为高大的梧桐树所拥护,葱笼于两侧.遗憾的是公路的右侧有污浊的溪流一道,水颇缓流,是发黑的臭水,水上飘浮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垃圾.显得污浊不堪.溪流一直伴随公路而行,几乎及古镇.这实在不免有点大煞风景.这固然是一种愚昧落后的生活风味,然而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对优美环境的享受就在着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似乎与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相比也相差的很远.

客车经过无数的乡镇,乡镇之间补以川西平原三月盛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海,田野中白地甚少,但只觉油菜花海一望空阔,气势磅礴.整个的遍布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野便成了一幅嵌在画框的画面.这是大自然为我们设计出来的精心杰作.车行约有近两个钟头的光景便到了街子镇.这是一不大不小的古镇,镇上也有好几百户人家,好像都在经营旅游的生意.镇子背靠青城后山.山上多是茂密的树林,相当清幽,古镇因地僻而觉得相当幽静.街子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但比起那些宽阔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的古镇来说,街子如丽江四方街般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我们乘坐的客车停在街子镇的汽车站,车站离镇子约有一公里远..车站是一座新建的客站,结构相当宽敞.乘客的候车厅寂静空荡荡的,厅内设有小卖部,出售饮料食品,旅游纪念品,站内停车场停有待发成都,都江堰市,崇州县城的班车.站外的公路正在翻修,路面却显得很凌乱,土堆触目皆是,挖土机穿梭式的来往,忙于路边挖沟填埋管道.站外有不少的电动的三轮车.载客往返于街子镇与车站之间.车夫坐在车上揽客.车夫多是街子镇附近农村的农民.花一千多元钱买一辆车载游客挣钱.车夫逢客就喊叫兜客,我谈妥了车资,坐上了一辆车.车沿着崎岖不平的路朝着街子镇驶去,只见路两边全是金黄色盛开的油菜花,风景优美.


车站候车厅空寂乘客少

车夫逢客就喊叫兜客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之二

古镇外盛开的油菜花之三

叶儿粑与冻糕

叶儿粑

冻糕

古镇腊肉炒蒜苗

冻糕

冻糕
走不好远就望见那座小镇广场镇入口处的清代字库塔,该塔精巧而且远高于川西一带的同类建筑。另外当然是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车到了小镇广场停下,下车付了车夫6元人民币的车钱.便往镇里走去.镇街建筑相当讲究,爱用青灰色, 路面全是青石板铺究,表示着街子镇的地方色彩. 街子镇的街道是基本成十字型的老街,沿街两旁有新修的小水溪,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一切的情形严然如象在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街头巷尾每见小食店,风味餐馆,地方的手工艺品作坊,和附近川西坝子小镇的风俗颇相类似.

古镇素以小吃三绝而著称,腊肉炒的回锅肉和腊排,叶儿粑.用酒米和饭米做皮,甜的用糖和芝麻做馅,咸的用肉和芽菜做馅,咬一口流油,香而不腻.用米粉,猪油,白糖和黄糖做的凉糕也是一绝.当地人很喜好吃的莲子豆腐也是一绝. 一进镇就见有餐馆和小食店,有的是旅馆兼营餐馆.一家餐馆门前陈列着好些餐桌,人们在树荫下围坐餐桌用餐.还有当街烧孰出售的肉食,小食店的冒着热气盛有叶儿粑和凉糕的蒸笼并拢来,放在店门前的桌上示客,颇动人食兴.时间才过中午1点钟,镇上的游客已相当杂沓,大抵都是一些来自成都的游客带着他们的眷属穿街过巷.我发现这儿的游人是更加多了.餐馆里坐满了的是人.有些露天茶馆或餐馆,生意显得非常繁荣.我转了一会,又从原道折回字库塔广场.顷刻就有一辆停在广场的三轮车车夫向我兜叫.我坐上了他的车,一路颠簸着向镇外车站驶去.我心里有点谦然,也没有尽情地在古镇玩耍,像大多数游客索性在古镇住上一夜,而就这样急急忙忙地返回成都了.

字库塔广场


街景之一

米花糖

作食品

特色食品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暗杀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1 )

【暗杀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1 )

I.德国的占领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简单扼要重述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就必须要么过于简单化地叙述或更进一步到超越13〜14世紀波西米亞國王加冕所使用的珠寶包括了聖瓦茨拉夫皇冠的冗长地细述。我选择了过于简单的陈述,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整个历史已包含在许多成年人的记忆中。

1918年建国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享受了近20年的健康的经济发展和正常的政治生活。在其开明的第一任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领导下,直到1935年他(85岁时)退休时.捷克比其周边的小国更能够克服由几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国家的内部困难. 是由广大的农业地区平衡的其高度发达的工业,, ---在农民,中产阶级,以及产业工人中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的比率----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的气氛,在这种平均主义的气氛中民主和自由能茁壮成长。但是,1933年以后,希特勒的“雅利安人至上”的理论在沿捷克北部边境希特勒称作他的“苏台德地区”的讲德语的国民中寻找到了一个立足点。”通过纳粹主办的宣传和施加压力,其中许多人开始相信作为德国人,他们均优于斯拉夫人,他们的命运是与德国相联结起来的。就是与这种欺骗挂上钩希特勒提出吞并捷克这片边境地区的要求。

卖国慕尼黑协定签定之后,给捷克留下的是“没有自然山区形成的边境和没有防御工事的捷克斯洛伐克”,削弱了战斗力和无防御能力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没有分享到张伯伦的自我陶醉的良好感觉。他们希望组成一个流亡政府来维护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体和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希特勒的贪得无厌的吞并,总统贝奈斯离开布拉格,前往伦敦,在那里与捷克驻英大使简. 马萨里克汇合在一起,在徒劳地企图说服英国必须对徳国宣战。但是,英国”正在庆祝这种遭到羞辱的,令人忧伤的“和平,英国政府向慕尼黑承诺,不会承认捷克流亡政府,因此不能接纳这个流亡政府。然而尽管如此,捷克爱国者不断地离开自己的国家,遭肢解了的军队的军官和其他人加入贝奈斯和马萨里克政府,有的或者到俄罗斯,波兰,或去南斯拉夫寻求帮助并组织抵抗.-

其中之一是捷克斯洛伐克情报局的约瑟夫.鲍尔蒂克将军,他通过他的留在布拉格同事组成的小组与捷克地下组织和他的前情报人士继续保持接触。

即使在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并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西方仍保持谨慎“中立”,声称不会承认贝奈斯政府,也不会帮助或鼓励捷克作任何形式的抵抗.
从遭入侵之日起,捷克人花了大量时间偷听他们的无线电台广播。他们渴望听到的是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宣战,结果他们却听到是入侵者发布的与他们自己的命运相关的一系列的法令。

占领者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关闭大学。被视为种族上低劣于雅利安人的斯拉夫民族被认为是不配接受教育,接受太多的教育只会使他们变得盛气凌人和危险的,对与小流氓年龄一样大的年轻人必须禁止他们集会。然而,他们确实集会了,在大学关闭的第一个星期内,就有人们游行示威,许多学生被枪杀,3000人被捕,送往集中营。卡尔.雷尔伯格曼就是其中之一,他被送往德国的奥拉宁堡,后来再送往达豪,最后他死在哪里。

3月16日中学重新开学,但犹太人被禁止入学。索科尔的所有部门都立即关闭了;集会是禁止的。 19岁到40岁之间的男子都必须前往德国的劳动营登记服役;政治活动家,特别是共产党的活动家立即转入地下活动。
收听外国广播节目也被迫转入地下。所有捷克人被要求折掉能收听外国广播的收音机的短波无线电元件并上缴给盖世太保。私人拥有这些元件的惩罚是立即被处死。不过,那些极少数的被隐藏和保留下来的元件成了宝贵的财富,被小心谨慎地囤积着和秘密地用于收听外国新闻,特别是收听英国广播公司使用捷克语言的广播.

但是,广播给他们带来了一点安慰,很少的信息。它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常常是以辛辣讽刺开玩笑的形式使捷克人了解到他们的邻居,他们的朋友,他们以前的同事,他们的国家正发生着什么事。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很多年轻人,其中大多数是学生和退伍军人非法越过边界,希望组建或加入独立旅而为捷克斯洛伐克战斗。许多人设法前往英国加入正在挣扎中,仍未被承认的捷克自由部队;一些是通过波兰逃亡,前往俄罗斯。其中逃往俄罗斯的就有卢兹维克.斯沃博达少校。(后来他成为一名将军,他1968年以来曾是捷克总统)

在此期间,虽然英国对捷克抵抗运动仍然持冷淡态度,俄罗斯正在援助他们。通过南斯拉夫和通过共产党地下组织他们可获得逃亡的资金和物资。斯沃博达少校和其他人能够达到俄罗斯后,在那里组织了地下交通线将许多士兵从捷克斯洛伐克转运到的俄罗斯和法国。但在1939年8月,当俄罗斯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震惊了全世界时,斯沃博达少校组建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捷克独立旅被困在现在已经不再是盟友的苏联。整个独立旅被驱赶在一起而遭到拘留。

有俄罗斯的作出不干涉的承诺,签定协定一周后的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国信守与波兰签定的协议,并对徳国宣战,法国也对徳宣战,德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给了在法国和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自由部队和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以新的地位:捷克飞行员被皇家空军接受,一些捷克人参加了英国第8集团军,而在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自由部队还得到加强,而其被关在俄罗斯监狱中的同胞感到恼怒。

德国入侵后,本土的抵抗运动也开展起来了。每个男人,每个女人,每个男孩和女孩脱离了习惯,自然的沟通和聚会的方式,完全独立地作决断和判断。由于没有明确的,可靠的信息到达布拉格,随着我们的“盟国每天都在改变”,要伤害某人或者避免遭伤害都是不容易。如果真要想获得情报的话,德国人的拷打审讯方法是不明智的-无用的。那些与他们合作的人不愿意危及别人或不愿意信任带来情报的其他人。因此,一个捷克人在通常的每一天内总是要面对一次突然当场决定一些行动或没有采取自己对其背景或后果一无所知的英勇行为。他会依据自己的内心的特点,直觉,同情,经验,或突然的判断来决定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做法是否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者,如果说,实际上,这里已经有令人称道了不起的正确行动抑或也有干错了的行动。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一场抵抗运动形成了。领导小组分别为祖国抵抗运动中央委员会(缩写为:UVOD)和共产党地下组织。可能由于他们境外的,政治上有亲密关系的盟友提供给这两个小组的支援不稳定,尽管他们有时会意见不一致。但在整个徳国占领时期他们双方是合作的,因此,捷克斯洛伐克幸免于受外部的影响而引发的自相残杀,而波兰和南斯拉夫则深受其害。

在祖国抵抗运动中央委员会内,国防部(由捷克官兵组成)和OSVO(索科尔抵抗运动)正密切配合。回想起来,这些组织可能似乎被组织得非常井然有序和分布广泛,特别是从德国人的文件和处决名单上看上去似乎是令人望而生畏。当时我们在展开这个故事时依次地会晤过这些组织的几个成员。

其中选出留在国内并组织搞破坏行动的军官是约瑟夫.马辛中校和瓦茨拉夫.莫劳韦克少校。他们两位,在名为雅罗斯拉夫.佩尔塔尼无线电通信员的协助下,与在伦敦的鲍尔蒂克将军和他在莫斯科的同志保持秘密的无线电联络,还保持与仍然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的情报来源接触。

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个以他的代号为,“福兰特”(捷克语版的:弗兰克)而闻名于地下组织的传奇人物。他的真名和个人情况,他掩盖的身份,仅只有极少数直接有关的人知道他,除了德国人一直想确认他身份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早在慕尼黑协定签定 前-确切地说 从1936年以来,这个“福兰特”一直向鲍尔蒂克将军提供情报。当时,他代号为A - 54,是捷克斯洛伐克陆军最高指挥部支付薪金的代理人。

在1938年期间,他把由德国军事情报局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设置的一个秘密无线电网络告知了捷克军事当局。它将作为一个类似后来用于波兰的装置,以促进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事件”,让德国人找到进攻的借口。知道这个秘密网络和预先知道这个的计划在危机期间维护捷克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

福兰特对德国的1939年3月15日策划的入侵捷克的情报预先告知,使许多捷克领导人正好在最后的期限前离开了这个国家。鲍尔蒂克将军和最高统帅部绝对地信任福兰特的情报,依靠它,并渴望确保其继续提供情报.
德国占领之后,捷克的军队当然就不再被承认,军官都会被德国的“保护者”分配给各类文职的就业机会. 尽管马辛中校的秘密活动具有紧张的性质,他纪律严明的个性,使他温顺地接受了一份记帐员的工作和表面上保持顺从,虽然这对他一定是非常困难的。而莫劳韦克少校,从肉体上或精神上,他本人不愿意干自己的文书工作。一个积极,生机勃勃三十出头的职业士兵,他宁愿生活于经常的危险中,而不愿顺从地搞记帐工作。因此,他“失踪了”,但呆在布拉格,一天24小时生活在“地下”。

在他的国家正深陷困境时不能继续正常生活下去的另一个人是一个名为拉吉斯拉夫.瓦涅克的摩拉维亚化学教授的中年人.
瓦涅克的妻子也是一个摩拉维亚教师。她觉得如果他的丈夫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她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就能竭尽全力设法相对安全的生活,他突然离开家,什么也没有对她说。此后不久,一名留着胡须的退休残疾人,不引人注意地出现在布拉格而悄悄地与他的前索科尔的同伙连系。

但是,表面上,大多数人在继续干他们自己分配的或习惯的工作,外表上服从规则和抑制或者说压抑自己的蔑视。基本上,私下每个人流露难以抑制的抵抗的怒火。但时常从深埋地下的一点火花就会触及到,甚至激起每个普通的个人反抗的欲望。

通过足智多谋福兰特,并通过马辛上校,莫劳韦克少校及佩尔塔尼警长操作的地下发报机,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收到进攻波兰的预先警告。” 波兰事件” 初步情况,计划接管但泽自由市,以及计划的军队调动情况的祥情,由无线电发报机发送给鲍尔蒂克将军。1939年6月,由仍然未被承认捷克人把所有这些情报传递给英国政府。

波兰事件的上演是由希特勒的顶级悍将,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谋划和导演的。这个天才的麻烦制造者还策划了捷克斯洛伐克预赛。他的残酷无情即使在德国最高统帅部也是突出的,海德里希被选中采用以经过精心策划颠覆,分裂,和自相残杀为楔子向前推进的进攻的先锋。

在希特勒已制定计划中(如在他已出版的书,”我的奋斗”一书中说陈述的)征服包括所有俄罗斯人在内的斯拉夫人并由此一步一步地实现这最终目标。然而,他还没有准备好对抗苏联,从而冒两条战线作战的风险。对波兰发动实际攻击不得不等待,直到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签定为止,早在斯大林拥抱了自己的新的盟友8月的那一天,而海德里希就已经把基础工作准备就绪了。

在1939年春天,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亲手从德国监狱中收集了正在服刑的“纯雅利安”的刑事罪犯。他向这些享有特权的犯人配备了全套的波兰制服, 用特定的技术训练他们,并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开始着手“攻击”设置在波兰边境格莱维茨的德国无线电台。随后,希特勒发起了波兰人对无辜的德国人施加暴行的痛苦嚎叫般地反对波兰的宣传,并果断地以此为契机,他的复仇军队闪电般的入侵波兰并为此暴行雪耻.----迫使法英两国进入战争。迁移到这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现在正式地被承认为政府流亡。
这时,原在捷克斯洛伐克空军任职的约瑟夫.佩莱切克将军组织了一群伞兵,他们将重返祖国施行反抗德国人的破坏行动。所有这些年轻男子是捷克军队的前士兵,为祖国效力而逃到英国。作为捷克斯洛伐克情报局特种部队的一部分,他们在一座由一片阴暗林地围绕着的阴森森的苏格兰城堡的城垛里,与英国的突击队一道接受了突击队战术训练。

同时纳粹党卫军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接下来提出他的下一个计划的任务:悄悄地给南斯拉夫戴上眼罩并为该国准备的好了绞索。

编译自: THE ASSASSINATION OF HEYDRICH BY JAN G. WIENER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英译邓友梅短篇小说【寻访”画儿韩”】

英译邓友梅短篇小说【寻访”画儿韩”】

邓友梅肖像
掐指一算,这一带足有三十年没来过.第一监狱门前那”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自新之路”已铺了柏油路. “梨园先贤祠”所在地”松柏庵” 盖起了大楼,杨小楼的墓地附近办起了学校.往南走有”鹦鹉冢”和”香冢”.

Looking for “Painter Han”

Counting the years on my fingers, I haven’t been to this area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In front of the first prison is a road called “the road to rehabilitation”, used to be no wind , deep soil, with rain one street mud, has paved the asphalt. A building was erected at the pine temple at which the Beijing opera Pantheon used to locat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Yang Xiaolou’s cemetery set up school. To south are "parrot graves" and "fragrant graves.”

年轻时甘之千常在那附近写生,至今背得出墓碑上开头几句话:”茫茫愁,浩浩劫;短歌终,明月缺………”现在,他望着这历尽沧桑后的陶然亭湖水,当真有点”茫茫愁”.上那儿去找”画儿韩”呢? 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被挤出文物业几十年了.自己蜡头不高,生前不把他找回来,死后闭不上眼.

In his youth Gan Zhiqian often went to paint there. So far he can still recite a few wor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scription engraved on the tombstone :” the vast depression ,endless catastrophe, ballad end,” Now when he was looking at the Taoranting lake water,which has gone through the vicissitudes, he really had a little bit of "the vast depression” Where to find "the painter Han" ? He is useful for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who has been squeezed out of the cultural relics professions for several decades. He thought he was elderly himself , he had to find him in his own lifetime, otherwise he would die with a grievance.

甘之千跟画儿韩的过节儿,是从三十多年前一场恶作剧开的头. 甘之千年轻时画工笔人物,有时也临摹一两张古画.有一次看到名画家张大师作的古画仿制品,他一时兴起,用自己存的一张宋纸,半块古墨,竟仿了一张张择端的画,题作<<寒食图>>.原是画来好玩的,被一位小报记者看见了.此人名叫那五,是八旗子弟中最不长进的那一类人.他把画拿去找善作假画儿的冯裱禙仿古裱了出来,加上”乾隆御览”之类的印鉴,作了旧,又拿给甘之千看,并说:”这两下子,你赶上张大师了.至少也不在画儿韩之下!”

It was a more than 30 years ago’ s prank that caused Gan Zhiqian to have personal grudges against Painter Han. Gan Zhiqian usually drew the Chinese meticulous figure paintings when he was young. Sometimes he also copied a few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One time when he saw an imitation copied from an ancient painting by the famed painter, Master Zhang, on a moment’s enthusiasm, with a piece of the paper of Song and half of an ancient Chinese ink stick he kept he even imitated a drawing by Zhang Zeduan titled for<>.He was only drawing in fun. It was seen by a tabloid reporter whose name is Na Wu. He was the type of person who was least progress among the Eight Banners children .He took the painting to the Mounter Feng, who was good at making false paintings, and antiquely framed it out. Featuring the seal engraver with” the Qianlong Imperial Reading”.After making the painting old,he also showed it to Gan Zhiqian and said:” Now these two, you catch up with the Master Zhang. At least we can not draw at children under the South Korea! "
Keep their own a piece paper Song


.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英译郭沫若短篇小说【竹阴读画】

英译郭沫若短篇小说【竹阴读画】

郭沫若肖像

傅抱石的名字,近年早为爱好国画, 爱好美术的人所知道了的.

我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桐阴读画>>,是去年十月十七日,我到金刚坡下他的寓所中去访问的时候,他送给我的.七株大梧桐树参差的挺在一幅长条中,前面一条小溪,溪中有桥,桥上有一扶杖者,向桐阴中的人家走去. 家中轩豁,有四人正展观画图.其上仿佛书斋,有童子一人抱画而入.屋后山势壮拔,有瀑布下流.桐树之间,补以绿竹.

图中白地甚少,但只觉一望空阔,气势沛.

In the recent years , Fu Baoshi’s name has long been known to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art –loving people ..

His painting titled “Reading the painting under the shade of parasol trees” hung at my study. It had been presented to me by him when I went to his residence which was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the Jingang slope for a visit in October 17 last year. Painted in a long vertically-hung scroll are 7 large Chinese parasol trees unevenly standing, in front of which is a brook. crossed by a bridge on which is an old man who is walking with his cane towards a family house shaded by parasol trees . Four people are watching the painting. Look above find out it seems to be their study. Holding a painting, one boy gets inside. Behind the house are the lofty rocky mountains from which a cataract is running down, .Between the parasol trees mingle with green bamboos.

Although to find little open space in the painting, Looking out at the vast expanse of space the painting has to cover, one could feel its great momentum..


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


来访问我的人,看见这幅画都说很好,我相信这不会是对于我的谀词.但别的朋友,尽管在美术的修养上,比我更能够鉴赏抱石的作品,而我在这幅画上却享有任何人所不能得到的画外的情味.

Whoever came to see me saw this painting ,they would all like to say it was very good. I believed what they said was not flattering words to me. But other friends, even though at Art on the cultivation, more than I can appreciate the works of Fu Baoshi, and I can enjoy the appealingness from outside of the painting than any person .

三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沫若先生惠临金刚坡下山斋,入蜀后最上光辉也◦…….

October 17,1943. was a most honorable day since our entering the Sichuan province. It was the day when we had the honour of the Mr.Moruo’s presence at our cottage,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the Jingang slope.

抱石在画上附题了几行以为纪念,这才真是给与我”最上光辉”.
Baoshi added a few lines of words in the painting as a memento-- This really give me "the greatest glory”


我这一天日记是这样记着的:

I kept my diary for this day as follows:

十月十七日,星期日.
早微雨,未几而霁,终日曇.因睡眠不足,意趣颇郁塞◦……..
十时顷应抱石之约,往访之,中途遇杜老,邀与同往. 抱石寓金刚坡下,乃一农家古屋,四围竹丛稠密,颇饶幽趣.展示所作画多幅,意思渐就豁然.◦更蒙赠<<竹阴读画>>一帧,美意可感◦

Sunday ,October 17

In the morning there was a light rain. After a while it stopped. It became overcast all day long. I was in a depressed mood due to lack of sleep. About 10 o’clock We went to visit Baoshi at his invitation, and were halfway to meet Old Du and invited him to join us . Baoshi’s cottage which lies at the foot of the Jingang slope.is an ancient farmer house surrounded by a dense bamboo thicket..This really gave a sense of the highly quite delightful serenity of seclusion. He showed us a number of his paintings ,of which we gradually understood their meaning. Later I was extremely honored to be given a painting titled<>.We could realize its Wonderful meaning.

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



夫人时惠女士享以丰盛之午餐◦食时谈及北伐时在南昌城故事◦ 时惠女士时在中学肆业,曾经常听余演讲云◦

His wife, Mrs.Shihui treated us to a sumptuous lunch in a hospitality .Over lunch We chatted with them about our past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Nanchang City 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Then Madam.Shihui studied in middle school, she said she had often heard my speech.


立群偕子女亦被大世兄亲往邀来,直至午后三时,始怡然告别◦……..

My wife, Liqun and our children were also invited to the big brother’s. Until 3:00 in the afternoon before we happily said farewell to Baoshi family.…..


记得过于简单,但当天的情形是还活鲜鲜的刻印在我的脑子里面的.

My diary was written too simple, but that scene still remains etched in my mind almost as vividly as it is true.

我自抗战还国以后,在武汉时代特别邀了抱石来参加政治部工作,得到他不少的帮助. 武汉撤守后,由长沙而衡阳,而桂林,而重庆, 抱石一直都是为抗战工作孜孜不息的.回重庆以后, 政治部分驻城乡两地,乡部在金刚坡下,因而抱石的寓所也就定在了那儿.后来抱石回到教育界去了,但他依然舍不得金刚坡下的环境,没有迁徙.据我所知,他在中大或艺专任课,来往差不多都是步行的.

Whe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roke out I returned to my country In wartime Wuhan I particularly invited Baoshi to take part in the work of the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and He was very helpful to us.After we retreated from Wuhan to Zhangsha and Hengyang, then to Guilin, at last we moved to Chongqing. Baoshi has been working diligently for the Anti-Japanese War ever since. After we were back to Chongqing,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wa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rural and urban. areas .The former was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the Jingang Slope,thus Baoshi’s home was set up there. He later returned to the education sector as a teacher. But he was still reluctant to leav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Jingang slope.He didn’t move out. When he taught at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r Fine Art College, as far as I knew,he walked almost all the way from home to school .

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

我是一向象侯鸟一样,来去于城乡两地的人,大抵暑期在乡的时候多,雾季则多住在城里.在乡时,抱石虽常相过从,但我一直没到他寓里去访问过,去年的十月十七日是唯一的一次.

I’m the type of people, like a migratory bird ,who always liked to frequently travel between urban areas and rural areas. Probably I stayed longer in the countryside when in the summer and I spent most of my time in the city when in the foggy season. Although I had frequent contacts with Baoshi in the countryside, I had not been to his home for a visit. It was not until the last October 17 that I began my only first visit.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我们地球是孤独的吗?天文学家打赌说:不会的.


我们地球是孤独的吗?天文学家打赌说:不会的

科学家表示应在5年内发现类似地球的行星.

华盛顿-天文学家说,他们正在接近于发现环绕其他恒星运转的类似地球的行星,这将确定我们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独的关键的一步.

美国航天局一名高级官员以及其他首席的科学家说,在未来4年或5年内,他们应该首先发现类似地球的可以产生生命或者已经存在有生命的行星。,将来不久的某个时候,如果我们能从一个新的太空望远镜的初步观察中成功地得到提示,甚至可以发现一个接近地球大小的星球.

在本星期召开的一年一度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每一次发现涉及到的所谓 “系外行星”-它指的是我们太阳系外的那些行星-----都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和地球一样安静的星球上的生命可能发展得很丰富,尽管宇宙存在猛烈爆炸的星球,毁灭性的黑洞和星系碰撞。

美国宇航局的新使用的开普勒望远镜和来自突然火爆和你争我夺的系外行星探索领域的大量的新的研究在年会上引起了热门的研究议题。科学家们正在谈论“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特殊的境界”,它更接近回答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的一个问题。

负责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天文学家西蒙”皮特”沃顿说:“根本问题是:我们是孤独的吗? 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乐观的估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的某个时候,我们将会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个打赌的人,而我,我敢打赌,我们并不孤独----宇宙中会有许多生命存在。”

沃登告诉美联社的记者:“我可以肯定地期待我们会在未来四,五年内就能发现一个地球大小的可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能够支持生命存在的任何行星几乎肯定会是岩石的行星,而不是气态的行星。而且,它还将需要距离其主恒星的位置适中。行星过于接近它们的恒星会太热,那些距离其主恒星太遥远的行星会太寒冷。

今年以来,借助于开普勒望远镜,几乎每天都有行星被发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上面有生命的组成部分。

专家们认为这种情况即将会被改变.

编译自:-----TORONTOSTAR 记者:SETH BOR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