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串联之旅 ( 8 ) (结束篇------漂泊归来 )
晚间11时乘上广州至重庆的列车出发.沿粤桂黔渝铁路,经湖南,广西,贵州到重庆回成都.这次火车也是一次长途之旅,自然车内还是人潮凶涌.车开行不久,天就开始下着微雨,我带着一条在广州花了近15元买的由化纤,棉混纺的墨绿色的毯子,带回家,我母亲见到后,一直责怪我为什么买这么贵的东西带回来(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钱了,一般的工人月收入才30—40元就要养一大家人了,我却花费这么一大笔钱买一条不太实用而又价格昻的化纤棉混纺毯,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从包里取出毛毯准备在火车上夜间盖用御寒.盖了没有多久,发现毯子上已爬满了虱子.我一见神色骤变,很感紧张,生怕被邻座的人士看见,又急急忙忙把毯子折叠好,放回包里.现在回想起来,大串联的生活是紧张,艰苦而又快乐的.长时间没有换洗衣服,没有充分的卫生条件,大多数接待站,没有干净完整的被褥,有的甚至没有床垫,在北京就是垫着稻草就睡在水泥的地面上. 满身都是传染到的虱子,当然感到很困苦,全身奇痒无比.一身可观的虱子,任凭你`怎样洗都洗不干净,想到当时那些情形真是令人万分感慨,但也隐隐地感觉着怅惘.
车窗外是一片墨黑,窗外急闪过的岭南大地鸦雀无声,东江在混茫中吐着冷气.---这就是回乡之路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感触是有点茫然的.-----在这大串联途中不知不觉地呆了一多月,一个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第一次趁文化大革命兴起的浪潮,远离故土巴蜀之地,走向全国.看见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这个世界实在是绚丽多彩,新奇,然而却又朴实无华,是一种极有内涵的美.这趟列车是预定全程要运行近三天两夜,才能到达重庆,但沿途的情形已经很模糊了.列车开出广州不久,就在一个车站停下来,列车上水,换机头,等待让下行普通客车和货车通过,一直等到了清早三点钟,列车才开始启行.天还是漆黑,在远远的地平线上已经隐隐可以看到一线黎明的曙光了.列车运驶行得平稳,速度不是很快.随着列车安稳地行驶,我也进入安稳的梦乡.早晨醒来时,天已大亮,列车已进入了广西地界.
时节是季冬,岭南天气还是天高气爽,而又风和日丽.车窗外的风景都历历如画,途中经过了一些山岭,沿着一条清澈的河流行驶,河流的名字是西江,只记得是一条河面宽阔的河流,从广西向广东流,汇入珠江三角洲,再经虎门汇入南海.可能就是发源于云南的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西江,为中国第三大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与东江、北江交汇。其干流在江门、中山注入南海.中途火车又停车几次,车行途中沿途所见也多是一些险峻的山岳地带,那些山岭的形象和色彩都儼如石笋状,峭削嶙峋,不生草木.温暖的乳白色有些令人称奇. 石笋状的山下也还有些蜿蜒的河道,想来那些山骨恐怕都是石灰崖,融于冰雪中,积久崩塌,故形成了那样的地貌.这就是广西喀斯特地貌特征了.
次日上午10时顷列车抵达柳州火车站.看不出什么桂林山水式的美景.与桂林的景色相比,便完全是两样了.此刻我联想起了我1992年秋天出差的桂林之行,所见到的令我惊叹的桂林美景.世人很爱夸耀桂林的那两句话我是记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只见一座座的山峰各不相连,拔地而起.而千万个峰顶呈奇状,或如乱迭各怪异状,或如螺,菌,或如矛头插天,象鼻马鞍,人头,狮头,无形不有,实在是引人入胜.从车窗外望去,见漓江水很清澈,水流很缓,平稳地在两岸的山峰中迂回.有点微雨,更增加了情调.空气是凄冷冷的,远峰每半隐藏在烟霭之中.时有水鸟成群而游.整个情景好像是处在梦中.
列车在柳州停时不久,列车出发了,似乎是向着西北方在走,因路况较差,速度不是太快,陆上的风景便没有桂林阳朔山水那样的风趣了.第二天上午到了河池,平地突兀在幻境中的桂北风景优美也几乎把我惊了一下.列车驶入了广西的十万大山. 黔桂铁路自广西柳市至贵州贵阳市,途经麻尾、独山、都匀、贵定、龙里、广西的南丹、河池、宜州。全程606.7公里。【 因抗日战争需要,于1939年7月开始修建。因筑路官僚贪污腐化,克扣粮饷,工头肆意欺压民夫,加上匪患频繁,致使工程时停时续,1940年年末,柳州-河池金城江段161公里建成。至1944年日军攻进广西、时局日趋紧张、全线不得不停工时,仅修好柳州至都匀清泰坡461公里,勉强通车运营。而这段铁路,也由于日军在1944年的入侵而损毁严重。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对该线进行修复,至1949年修复了柳州至金城江段。1950年10月,拆除黔桂铁路金城江至清泰坡300公里的废弃钢轨用于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的建设,于1951年1月拆完。1955年,开始对黔桂铁路金城江至都匀段进行修复,同时动工修建都匀至贵阳段。1958年底,都匀至贵阳间完面铺轨任务,1959年1月7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至贵州省贵阳市的黔桂铁路606.7公里全线通车。---摘自网络】
这段铁路基本是登山,这是贯通黔桂山区的一条铁路,山脉都显得非常的寂寞.列车行驶到宜州车站便停了下来.不久再继续朝前行驶,线路傍山贴岭,升降急剧,曲折展转,迭为起伏。全线以坡度大、曲线半径小,车行速度慢,列车行驶到河池车站便又停了下来.河池火车站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小站,但还好,周围倒是有些林木环绕.而是周围太寂寞的山景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拿出了预备的一些干粮,在途中车站站台上买的食品拿出来做中饭.肚感甚饿,那倒是再好也没有的食品了.我全吃光了,感到很高兴.列车在河池车站换机头,加水,添燃料.俄倾,继续朝前行驶.在桂北的丛山峻岭中盘旋,愈接近黔东南愈发生着好象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列车从河池车站发车.河池地区在桂东北的十万大山丛中,地属云贵高原.这儿应该是解放前与解放初期桂系的土匪横行霸道的地方,但从车窗外所见全是一片荒凉的山区地带.山坡上有农田,是勤劳的桂北农民祖祖辈辈开垦的,农田旁有青草,有树木,树木应当是大跃进大炼钢铁时代之后栽植的.那些树木都还长得比较茂密.足见在未栽植树林之前,因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全民大炼钢铁,遍山伐树木,可能完全是不毛之地了.清早,还不见太阳出来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寒意,列车已经行驶在云贵高原上了,车箱内温度下降,我盖上了花高价在广州买的已爬有虱子的毛毯,感觉很暖和.为了遮丑,怕露出虱子,不多一会儿,我又将毛毯折叠放回包里.
有时从车窗向外望去风景树很茂盛,树叶宽大,很有点桂北山区特有的风貌.列车爬山越岭,钻洞,乘600多公里,途经广西的南丹、河池、宜州 ,贵州独山、都匀、贵定、龙里 麻尾达到贵阳火车站,车站却很凌乱猥杂,天上飘着雨雪,列车在站台上停了很长的时间.虽然已是深夜,但站台两旁时有乘客往还,有不少串联学生模样的人在站台上露天过夜.列车停下不久,有一位学生走到车窗前问我,他想打听我们这趟临时客车是从什么地方开过来的,我告诉他前天晚上从广州火车站发车的.听说列车还要行驶一夜,明天早晨才能到达重庆火车站.虽然彼此本不认识,但在大串联途中相逢,也算是一位朋友.这位同学是重庆某中学学生,据说明日将前往广州,再经由长沙到北京,一路串联下来,大概也要一,二十天可望到达北京.我告诉他,我因在广州听见一些接待站的负责人讲,算多少知道了一些串联的情形.听说中央马上就要下文件停止全国大,中学生,免费乘火车大串联了.趁现今中央尚无下文件之前,要抓紧行程.听到我的话后,他好像感觉着焦躁,显示着急于踏上行程的意思.我们互致问候告别.
约一小时后列车动身,在苍茫的夜色中沿川黔线驶向重庆,,次日清早到了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火车站在城区两路口山脚下,面对长江.背靠两路口陡峭的山壁.车站不很宽大,铺设铁轨不多,站台不多,好像就只有五,六个站台.但车站建筑都很旧,建筑物上有些油漆已斑驳了.站内不断有列车进出.刮风,只见雾蒙蒙.天气很冷,这就是重庆---我的第二故乡,离别四年后给我的第一印象.车站上来去匆匆的大都好象是串联学生.人数很多.我提着一小包站在站台上有点茫然,此时脑子里的回忆就象突然开了闸而奔涌出来的洪水,汹涌澎湃了起来.六年的在重庆度过的童年,少年当中,自己所曾生活中的差不多每一个重要的场面都交错地迅速地转换着,想起了六一儿童节,小学老师带我们去重庆市区两路口的枇杷山上过少先队日,那真是有很幸福的感觉.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拥带双江,俯瞰全城.少先队员们手持一面红旗迎风招展,方圆附近至少一,两公里的半径内似乎都可以望见.每逢国庆或节假日,山头游客云集,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气氛.
四年前,因我父母亲调动工作,我们一家匆匆地离别重庆前往成都.我曾经在梦中多次回到过重庆,但这次多谢大串联路过,才算真正回到重庆.步出车站,朝上仰望,眼前一望的阴沉,大自然正处在一片浓雾中.朝高处望去见菜园坝火车站至两路口的缆车正沿着陡峭的山坡急促的爬行,景况甚是壮观.有时缆车会在中途停下来,真让人捏一把汗.我已陶醉于留在我童年记忆中的自然景观里面.但我站在晨雾弥漫的两路口火车站广场上,心境无疑是寂寞的,但也是徬徨的.在大串联中走遍了祖国半壁大好河山,携带着对旅途的眷恋,风尘仆仆回到自己的故土,这是值得留念的,就跟春天来的侯鸟一样终归要回到自己的家园去..要回到父母亲的身边.
凭靠着车站广场的栏杆,,我抬头望着烟雾弥漫的这座山城,起初很想进城,再重返童年,少年时代留下记忆的地方,在心里略略酝酿了一下,结果作了罢.还是决定重返火车站.乘火车去九龙坡,去寻访我童年与少年已流逝了的岁月.我又走进人声嘈杂的车站,寻找去成都方向的客车乘车去九龙坡火车站.终于挤上了一趟去成都的慢车,找到一个座位我感觉着应该很满意.我拟在前方第一个车站九龙坡火车站下车.客车启动了,向成都方向驶去自从1962年二月离开重庆以后,转瞬已就四年了,仿佛好象发生在昨天.车在九龙坡火车站停下后,我下车,走出车站,重庆是一座山城,路总是崎岖曲折的.步行山路是我从小在重庆就习惯了的,操之有素的.从九龙坡火车站出来,就开始爬坡,走崎岖曲折的路,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很快活.走到黄桷坪,地势就变得平坦了.
一见到这熟悉的环境,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我童年的记忆很相仿佛.尤其是那一片我父辈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艰苦创业时代创建的电技校.我回到了这儿,也就仿佛重温了我父辈们当年在这片荒野上艰苦创业的情景.重温了他们勤奋紧张工作的每个日日夜夜.我曾记得我父亲曾对我说49年建国后, 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国家迎来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 电力工业在大发展,需要急迫地满足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用电的需求.当时的现状是建设了很多的大电厂.普遍存在招收的大量工人技术理论水平低,没有多少文化的状况.原来的老工人也没有多少文化和技术理论,有的也快退休了.新招来的工人不能胜任操作日益先进自动化发电设备..1956年中央水利电力部决定在全国首先建三所电业工人技术学校。一所建在沈阳,一所建在重庆。后增建了上海,兰州,西安电技校。直接由部里面主管。重庆校于1956年三月建校,随即派人赴沈阳电业工人技术学校去实习。电校现处的位置是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旁的一片荒芜的坡地,政府征地开建。初建建了一幢教学大楼,两幢学生住宿楼,一幢教职工住宿楼,后增建一幢。开校学生仅仅招收4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后学生招收到3000至4000余人,教职工扩增到400余人。电技校位于九龙坡区黄桷坪当时算是郊区,现应当算是重庆市城区了。建校半个多世纪,毕业学生已遍布全川各大电厂.有的成了厂领导,有成了生产技术骨干力量,为电力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离开这里至今已四年了,我童年的伙伴现在怎么样了,也像我一样,在大串联中,走向全国,经风雨见世面吗?我深深怀念着他们.我沿着一条公路,走到电技校一幢三层职工住宅楼,我停下来.这原来是电技校的第一幢职工住宅楼.我全家就住在二层的一套住宅里.它建于1955年,是为安置电技校最早创建者而建设的.住宅楼外,爬上一个坡,朝前走,见有我读过书的初中学校.我朝楼房走去,想拜见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一位好友,也想拜见他的父母亲.在这儿我看见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亲与儿女之间有非常动人的情爱.他家是在一楼,当我走到门口的时候,有四,五个是曾相熟的孩子走来围着我张望,我便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我敲门,她母亲开了门,迎接我进屋.他们全家见到我都很高兴,四,五个随我而来的孩子们也欢迎他们进屋来,一下便把家坐满了.他父亲只是笑.说我模样还像小时一样.没有变.重庆的孩子们非常天真烂漫,他们对于我这个远途旅行归来者并不感觉生疏,不用说更没有丝毫无礼的情态.他们真好象是生在真诚,真情的年代一样.我朋友也是刚大串联归来.谈到大串联的经历也很兴奋.朋友的父亲是一位老工人,技术好,身材中等,很结实的一个人.他以满腔热情接待着我,非常高兴.关怀地讯问我父母亲的近况.一面吩咐着我的好友,一面又自己动手给我沏了一碗特级的茉莉花茶.想用尽一切方法来使我感到宾至如归,使我满意.
他解放前本是川南一发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从抗战胜利前就与我父亲同在一发电厂.工作.老同志之间情谊也益深.文革前他担任校办实习工厂的支部书记,现在也还是.文革初期他自然没有受到冲击.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了一些他获奖的照片,他一,一地指给我看了.有五一国际劳动节获奖的照片,有大跃进时期电力工业大汇战时获奖的照片.我却是感受到了他是一位用科技为人民服务的工人,一旦科技被掌握在他们手中,科技就会获得正常的发展,人民要被科学武装,人民就会发挥出伟大的力量.这就是科学与人民的结合.只有在那个时代是确实地做到了.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延续下去,发扬光大,使之能为我们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希望.其中有一张劳动模范集体合影留念的照片中,有我父亲的留影.这些劳模们受着国家和人民这样的表扬,令人更深切地感觉,那是一个劳模,英雄辈出的时代,而同时是一个榜样的力量无穷的年代.
不知不觉中,我猛一瞥见.室中餐桌上已经陈出了餐事.大婶做了很多的菜来款待,菜是很丰盛的.有回锅肉,红烧牛肉,红烧鱼,还有甜酒助兴.酒是当地产的甜果子酒.我自己大约是已经经历了三天两夜长途旅行的煎熬的缘故吧.我自己感觉着食欲不振.实在没有方法再吃,但经不过大叔和好友的恳切劝侑,结果还是喝了四,五杯甜酒,又吃了些菜.他们还很殷勤的邀请我再多吃一些.我实在吃不下了.为了使他们满意,我又喝了点酒.我才道谢放下筷子.离席.在席间,我们谈了一些往事.我们谈到我父亲在这里工作的情形,你父亲调工作离开学校才四年多,我们还很怀念他.,他在这里仅仅工作了六年,最初在乐山五通桥,其次宜宾,最后来到重庆.1956年于此白手起家,亲手创建了这所学校.他不仅对于办学校培养电力技术工人的教育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于电厂发电也有相当的研究.尤其是他喜欢深入基层,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勤勤恳恳,作风清廉正直.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工作环境是困难的.他也是这样丝毫不放松,不避任何艰难困苦,团结广大群众,辛勤工作.经常深入山区的小电厂和矿区的自备电厂,忘我工作,给广大的群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于他的工作作风,在工人群众中是有很高评价的.这对一个基层的领导干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受到群众广泛地认可也实属不易.
大婶又亲手包了一大包糖,要我带到火车上吃.大家才离别了四年多,之间的友情就这样的毫无隔阂,实在是感人之事.象在那个时代,还有这样重情意之事.这实属幸事了.当晚到成都的火车有晚八点和十点的两趟,八点的是一趟特快客车.我只有乘坐十点的这趟了.餐后,甚感疲倦,不知不觉在好友的床上睡着了.醒来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我为了要去赶十点的那趟车,便只得匆匆告别.他们一家热情地与我握手告别,祝福我一路平安,并代我向我父母亲问好.我也祝福他们全家幸福吉祥.我不断的说”谢谢”,谢谢”.我们走出了楼房,全家人出来送我.孩子们也出来了,其中的一位搂着我要和我拥抱.我和他拥抱了.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拥抱了.好友全家站在台阶上送别,邻居的人有的也在窗口上向着我挥手.九时半赶到车站,列车尚未进站.十时准列车进站.待车停稳后,车门打开.我上了车,车开后,过了江津站我换到一个好座位.稍感舒适一点.
夜间行车,窗外沿途所见均是夜色中晃过的的村庄和农田.于1950年6月15日开建于1953年7月1日通车的成渝铁路系是单线铁路.因此车行颇缓,沿途停站,让车要花费不少时间,平时十多个小时可以到达成都的,现需更多时间了.夜在车上睡眠,颇为安稳.五时顷醒来一次,继而又睡,再醒已八时,见快速闪动的窗外,冬阳已跃出,奇异而绚丽的阳光,照射进窗内,令人眩目,开心,令人完全地陶醉在归来的喜庆的欢乐气氛中.列车联结处靠车门的走廊上挤满了, 急不可耐的等待下车的手提行李大串联凯旋归来者,人人都面带喜色,归心似箭的心情在胸中暗涌了.车至简阳车站,作又一次长停车,天雨.站上仍有候车的串联学生.午后2时顷达到成都火车站,天仍雨.
我随着人流走出车站.结束自1966年10月底至12月底,参加差不多为时两个月的震惊世界的大串联.乘大串联的学生专用列车离蓉,赴北京参加毛主席的两次接见,再南下去武汉,杭州,上海,广州,重庆.最后回到成都.行程上万里.我自己的旅途所遇还算好,在各接待站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我曾经亲临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乘夜车南下武汉, 杭州,之后再乘车去上海. 最后再南下去广州,瞻仰武昌辛亥革命首义遗址,参观了黄鹤楼遗址和武汉长江大桥, ,瞻仰了钱塘江大桥旁蔡永祥烈士墓,又游览过西湖,瞻仰了”一大会址”,参观了国产的万吨水压机,瞻仰了”广州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登南粤名山白云山,沿途参观了好些大学,革命遗址;风景名胜地;把晤过好些全国各地来的串联学生,教师.大串联在外足足滞留了差不多六十天.时期虽然并不算长,但所看到的似乎比一生所看到的还要多. 我自己是抱着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自己的精神中到全国去串联的。一个人在一生中很难能有几次机遇碰见这样好的机会.我应该是在大串联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大串联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时间毕竟太短.出走匆忙,准备也太不够,尤其是在有些地方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离自己所期望的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些回忆写下来,作为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保留着,留下一份永存的温馨的记忆吧.
英译: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3004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